鄭州科技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充分發揮共青團在思政工作中的生力軍作用,整合紅色資源、凝聚育人合力,以“紅色+”助力青年學生錨定青春航向,推動“志愿紅”成為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。
融合思政元素,讓“紅”信念引領青年。充分發揮思想引領作用,深入挖掘宣傳展示紅色資源,依托“青馬工程”“紅+藍”育人工程、“同頻在線、共振育人”工程、“潤心計劃”骨干培養四大工程,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,推出了“喜迎建團一百年·爭做時代新青年”系列活動;為推進教育活動在團支部層面全覆蓋、強特色,學校組織開展了“青年大學習”“主題團課”活動,深入推進省級“主題示范團課”選育工作、“兩紅兩優”評選;打造團屬新媒體矩陣,夯實“互聯網+共青團”工作格局,鼓勵引導青年學生在學思踐悟中筑牢思想根基,自覺成為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。
優化體制機制,讓“紅”堡壘凝聚青年。結合學校工作實際,將共青團和學生會建設納入學校黨建工作格局,構建了黨委統一領導、黨委學生工作部統籌負責、團委具體指導的工作機制,從頂層設計上加強統籌規劃、分層實施、重點突出。學校密切關注青年學生能力培養需求,遵循思政教育規律,與時俱進持續優化“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”,構建校院兩級培訓體系,大力推進實施團干部增能計劃;積極創設條件,加強“智慧團建”系統管理,規范落實“三會兩制一課”,做好“學社銜接”“對標定級”“推優”等基礎團務工作;落實從嚴治團要求,規范召開學生代表大會,持續深化共青團改革,健全組織、強化隊伍,持續發揮組織的引導力、向心力、凝聚力。
抓實品牌創建,讓志愿“紅”感召青年。不斷豐富志愿服務品牌內涵,志愿服務本著“因需設項”的原則組建團隊,先后組建了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服務團隊、鄭州國際馬拉松服務團隊、世界乒聯總結賽服務團隊、“暖冬行動”高鐵站志愿服務團隊、國家網絡安全周服務團隊、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服務團隊、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服務團隊、河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服務隊、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博覽會服務隊等9支服務團隊,累計參與人數6000余人。志愿服務團隊被中共河南省委、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集體嘉獎。青年學生在志愿服務中不斷鍛造本領,以實際行動傳承“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”的志愿服務精神,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,彰顯青年奮斗力量。
助推專業成長,讓創新“紅”激發活力。把握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發展規律和青年學生成長趨勢,學校大力實施“團團賦能計劃”,開展創新能力提升、“先進榜樣學習”、就業幫扶等系列活動;鼓勵學生利用專業專長走近鄉村、服務鄉村,開展直播帶貨、助農、科普、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,每年常態化、深入性地開展“三下鄉”“返家鄉”“關愛留守兒童”“云陪伴”“暖冬”社區青春行動等社會實踐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