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鐵七局全面掀起學習熱潮,堅決貫徹“學思想、強黨性、重實踐、建新功”總要求,以干促學,在學深悟透上務“實”功,在破解發展難題上出“實”招,在高質量發展上謀“實”事,不斷推動企業發展呈現新局面。
科技攻堅,激活創新發展新動能。中鐵七局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堅定不移推動科技創新,提高生產效率,增強科技競爭力。截至6月底,先后立項課題99項,數量同比去年增長62%,授權發明專利43項,同比去年翻了一番,并首次參與編制國際標準《智慧城市基礎設施-智慧建筑信息化系統建造指南》。通過“政、產、學、研、用”深度融合,成功研發了“世界首條高鐵預制箱梁鋼筋骨架智能建造生產線”,通過鋼筋骨架網片部品化設計及加工、自動化裝配工藝等系列創新,解決了鋼筋骨架搭建采用人搬、肩扛、手綁等技術難題,突破了高鐵智能梁場發展的卡脖子環節,形成了集技術、工藝工法、裝備及管理標準等為一體的成套自主知識產權,助力中國高鐵高質量發展。
組織優化,跑出提質增效新速度。結合今年以來施工生產呈現“大項目多、隧道多、架梁多、技術標準高、安全要求高、資源配置高”的諸多特點,中鐵七局牢固樹立“一切工作到項目”的鮮明導向,持續提高管控能力、整合要素資源、優化外部環境、優化資源配置、加強動態管理,最大限度發揮資源價值、提高生產效率,上半年相繼完成架梁4482片,地鐵區間6060米,鋪軌4公里,滬渝蓉鐵路繼續保持良好施工勢頭,上級單位授予項目“紅旗項目部”榮譽稱號;廣湛鐵路8標隧道全部貫通、連續梁施工全部合龍;重黔鐵路8標長途河大橋主塔順利封頂;合新鐵路跨京滬高鐵特大橋系桿拱連續梁順利完工;莆田鐵路占楊車站改擴建工程順利完成計算機聯鎖換裝;津濰鐵路、鄭開城際梁場順利投產;襄陽東站連接線改建工程跨越漢丹鐵路立交橋順利完成轉體施工;杭州天目山路提升改造工程大盾構區間按業主要求貫通;特別是自四月份以來連續三個月隧道月開挖進尺保持5000米以上,創近年來最高;嚴抓隧道施工超挖超耗治理,促使噴射混凝土總超耗率,較去年同期相比降低3.4%,企業體系優化潛能得到進一步激發。
精準施策 構筑價值創造新高地。中鐵七局加快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,在開展項目管理效益提升三年專項行動基礎上,深化推進大商務管理體系建設工作,以價值創造、效益提升為目的,大力倡導“攬干算要”一體化理念,全面推動經營開發、項目履約、成本管控、確權結算到考核激勵各環節的穿透式管理,進一步明確“抓什么、怎么抓、誰來抓、誰監督”職責,通過發揮經營、技術、生產、工經、物設多方聯動作用,跨職能、跨層級,覆蓋項目承攬到竣工結算的全過程創效,促進項目管理的基礎更加牢固,創效意識創效能力不斷提升,相繼成立成本稽查中心,強化落實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能;先后成立鄭州、廣東兩個鐵路指揮部,持續擴大項目群管理,截止6月底,中鐵七局25個項目群分管85個工程項目,減少管理人員700余人,節約經費上億元,經費壓減率達到28%。
舒心解困,凝聚踔厲奮發新合力。中鐵七局堅持邊學習、邊對照、邊檢視、邊整改,持續強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,特別是針對當前企業生產經營黨建任務異常繁重,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壓力尤為突出的現象,中鐵七局制定印發《關于及時掌握和解決基層單位主要負責人工作生活“煩心事”“難心事”的通知》,引導各級管理人員逐級報送經常發生的、個人認為解決或克服不了的、長期影響工作或困擾心情的、工作及生活方面的困難和問題,反映個人工作生活中的“煩心事”“難心事”,運用“一人一策”“一事一策”的原則,幫助其舒心解困。同時,深入推進“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”,全面開展解決職工“急難愁盼”問題活動,建立健全員工關愛檔案,準確掌握項目一線員工及家屬的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切實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。截至目前,已初步建立員工“急難愁盼”關愛檔案8260份,及時發現和解決730名員工的317個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激發了全體員工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。(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史寶銀|陳文菊 岳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