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牽好‘一老一小’的手,從日常起居到觸手可及的生活碎片場景,再到精神世界豐富,滿足的是現實需求,看見的是未來可期?!?/p>
□本報評論員 于晴
10月23日是重陽節,新鄉市平原示范區橋北鄉劉庵村邀請70歲以上的老人吃重陽宴,弘揚尊老、愛老、敬老的優良傳統。小酥肉、黃燜雞、扣碗豆腐……年輕人齊上陣,燒菜、裝盤、端菜,為70多位老人奉上了富有當地特色的“十大碗”。
“十大碗”菜色多樣,營養均衡,吃起來軟爛,符合老人們的飲食習慣。村干部的細心貼心,讓老人們感到舒心又安心,而這樣的細心貼心,源自站在老年人的角度,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求。
與老人們拉家常,幾番對話下來,了解愈發深入。99歲的老人唱戲表演,98歲的老人聽戲捧場,老人們雖然都在一個村子,但由于年齡較大,平時見面少,這次重陽宴活動為他們提供了閑話家常的機會。
“出門一把鎖,進門一盞燈”是一些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寫照。如何從物質提供、精神慰藉、日常照顧三方面,共同滿足當下老年人的養老需求,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人們常說精神不老,人就不老。如今,精神需要已是老年人的強需求,不是弱需求,更不是錦上添花。不少老年人受限于代際生活習慣差異、表達能力、活動范圍等因素,子女不在身邊,年紀大了,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難題。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求,化解他們的所煩所憂,就要以老人之心為心,去悉心觀察、發現與總結。在劉庵村的重陽宴上,老人祝瑞連樂壞了。平日里自己跟老伴在家,今天兒媳帶著在城里上小學的孫子孫女回來,一起陪她吃重陽宴,濃濃的親情在餐桌前彌漫。
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,我省0—14歲人口近2300萬,60歲以上人口近1800萬,“一老一小”的照護問題值得格外重視?!耙焕弦恍∫磺鄩选笔俏沂∶裆ぷ鞯闹攸c,解決好群眾“急難愁盼”,讓人們的獲得感、幸福感成色更足,有了頂層設計,老百姓更看重的是具體落地。對此,河南不少地方正在積極探索。在許昌,手機成了“電子保姆”,助餐、助浴、助潔、助醫等服務可一鍵下單,滿足多元養老需求;抓住優化社區養老服務的“題眼”,在信陽,“一老一小”服務相互嵌套,社區服務中心配備戶外健身區、老人大學堂、衛生服務站、日間照料中心,“老少同樂”是舉辦各類活動的核心……
牽好“一老一小”的手,從日常起居到觸手可及的生活碎片場景,再到精神世界豐富,滿足的是現實需求,看見的是未來可期。在劉庵村的重陽宴上,筆者聽志愿者講,老人最怕閑著,沒人關注,村子舉辦尊老敬賢文明實踐活動,也是滿足老人的這層心理需求。其實,服務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,事不在大小,需要的是體貼周到。這種周到,不僅包含物質層面的支持,更體現在精神層面的慰藉。
(于晴)